新语丝是全球华人社会中学术打假的重镇和桥头堡,笔者虽然不直接从事学术研究,但由于工作实践的关系,与工科、管理学科的学者有一定的接触,我的感觉是新语丝不是某些人说的太严厉或者过于苛刻了,而是根本就还不够,或者说这种呐喊对端正国内学界风气的力度太小。
新语丝上确认的学术造假,对于理工科而言,实验结果可验证,论文引用也可验证,对于文科而言,文章引用是可以验证的,但对于观点是否正确,却是“诗无达诂”,有时候难以判断真伪,尤其是对于相关领域不熟悉的理工科学者而言(但华中理工大学关于《老子》的课程和书籍不在此列,这样的大学至今没有书面道歉实在是学界和学校的耻辱)。同样,工商管理学科也是如此,但是工商管理学科或实践中的造假与理工科大大地不同,尤其是所谓的著名国外咨询公司。
1.国外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作为一个项目,其价格在200万-2000万人民币之间,200万以下算很小的项目,项目平均金额大概在500-1000万人民币左右,实施周期为3-6个月,这个金额和时间使得工商管理学科、理工科、社会科学所有的纵向或横向课题的经费象小儿科一样。
2.如果是民营企业或者是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出钱,无可厚非,纯粹是商业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我等无关。
3.如果是国有大型企业向海外初步扩张,需要交学费,例如首钢、海尔、中兴、中石化等,确实是交了国际化的学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鼓励花大价钱清咨询公司,免得到时候亏损更大,我们也认了。
4. 但实际情况是McKinsey,BCG,Deloitte等国外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的项目来源至少30%-40%来源于国有大型企业,主要是企业战略咨询等,这个玩意永远没法证伪。以McKinsey为例,其公认为失败的例子远有实达和乐百氏,近有联想集团,我最搞不懂的是就连上海南京路的开发也要花钱清McKinsey(此项目因为是建立市场影响的项目,据说价格很低,但也不是小数目)。大型国有企业如上汽集团、上广电、招商局等付给McKinsey的钱不少于3000万-1亿。当然,象天狮集团、均瑶集团、德隆集团等民营企业花钱找McKinsey是他们自己的事。
5. 温元凯的南洋林德,北大纵横,亚商管理咨询等国内咨询公司为什么做不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咨询大单往往给了国外著名公司。
6.关于如何判断管理咨询的价值、真伪的问题,业界分歧很大,但一个1000万人民币的项目,4-5个顾问做3个月就交差,最后报告往往是200-300页的幻灯片,从作为咨询工作成果的幻灯片到咨询合同,里面都有咨询公司类似于免除责任的条款。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每年支付给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费用高达数亿人民币,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企业内部发展和战略研究的问题,在跨国并购和国外投融资等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反而不多。
7. 作为纳税人可以问问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支付的咨询费发挥了什么作用,难道每张幻灯片真的价值5-10万吗?难道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在国外读MBA回来的聪明人(写幻灯片的项目骨干大多在25-35岁之间,但拿下单子的合伙人一般在35-45岁之间)对中国和企业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企业管理理论与经验的掌握,真的超过你们招聘的国内大学的博士或硕士吗?你们自己的战略研究部门干什么去了?如果是需要第三者的独立眼光,那么为了这种独立的判断,难道需要支付建立50所希望小学的项目费用去阅读一份永远不会被认真执行(或者根本就无法执行)的咨询报告吗?
8. 对于国外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业界公认为难以执行,为什么?因为写报告的人从来就没有或没有机会担任过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角色,也不会为如何执行来检验咨询效果而承担责任。
9. 很多国有企业也知道咨询效果不佳,但促使他们反复买单的原因主要是:逃避企业战略决策责任、用著名公司的观点去影响上级部门或政府的决策。如果成功了,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当时请的咨询公司正确,执行得力,如果不成功,就是国外最好的管理咨询公司的方案都不能成功,领导层没有责任。这是典型的日本公司的思维,为了怕承担责任总是找大公司做IT项目或者咨询项目。
10. 所有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我们学理工科的人会认为太简单了,所有报告中的图表都及其类似,因为PPT的模版文件是一样的。所有的观点你不能说他错误,但也不能说他正确。因为几乎没有公司认真按照咨询报告去实现,认真去实现了的,结局总是悲惨下场,如实达集团在3个月内去实现McKinsey的销售管理变革方案,导致一蹶不振。乐百氏遵循McKinsey的战略放弃碳酸饮料市场,导致连企业老板兼创始人卖掉了公司。
11. 对于管理咨询这样的实践性学科,既然无法证真或者证伪,我们为什么还要付这么多的钱去买不中用的报告?这些钱用在数学、基础物理、天文等冷门的理科学生身上,投入产出比不是更高吗?
文章来源:上海经理人网
销能营销咨询 培训部编辑